听冯仑说

2019年10月22日

  • 稻盛和夫:持续的力量能将「平凡」变为「非凡」

    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,使用过各种各样的人才,其中不乏「聪明伶俐」的人。这种人头脑敏捷,对工作要点领会很快,是所谓「才华横溢」的人物。
    公司也招聘了一些「笨人」,他们反应迟钝,理解事情缓慢,可取之处只是忠厚老实。

    「经营者看重、尝试的人才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。如果企业不得已要辞退职工,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后者而不会是前者。」

    我也曾认为,前者当中特别能干的人,「将来公司里可以委以重任」。
    是这样的吗?不,现实情况恰恰相反。
    就是说,那些头脑灵活、思维敏捷的人才,正因为他们聪明,成长很快,或许就会认为眼前的工作太平凡,待在公司里大材小用了,于是不久就会辞职离去。
    所以,最终留在公司里的人、有用的,恰是那些最初不被看好、头脑迟钝的人(用词可能不当)。
    我为自己曾经的「短见」感到羞愧。

    人生总在迷惑中。越是认真工作,这样的迷惑或许就越深。

    「为什么要这么做?」「究竟为什么要干这项差使?」越是认真、拼命工作的人,就越会思索劳动的意义,思考工作的目的,为这些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而烦恼,并且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。

    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,然后切实完成。在今天一天中,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,今天比昨天,哪怕只是一厘米,也要向前推进。

2019年10月21日

  • 为什么「内向的人」更适合做领导?

    人的心理复杂,不是每个行动选择都可以用外向、内向的性格诠释。

    正确认识内向,发现内向性格特征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力,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因为自己「不够外向」而焦虑的朋友。

    内向和害羞是不同的,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。内向更多的是,你怎样对于刺激作出回应,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。

    乔布斯的合作者——史蒂夫·沃兹尼亚克(Stephen Gary Wozniak)发明了第一台苹果电脑,他当时正一个人独自坐在惠普公司的机柜旁。在《史蒂夫·乔布斯传》中,作者 Walter Isaacson 对沃兹的性格描述是内敛不擅长社交但为人忠厚。而正是这个勤奋苦干型的技术男翻开了个人电脑历史崭新的一页。

    那些擅长延展思维、提出创造性想法的人,往往有着极为显著的偏内向痕迹,这是因为独处是诞生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因素。

    享受独处,打开思维。 并不是说,我们要跑去小树林里建造我们自己的小屋,然后不再和别人说话。而是说我们都可以坚持去去除一些障碍物去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扰,然后深入自己的大脑、思想,时不时地再深入一点。

2019年10月18日

  • 进退两难时的新解释与新选择

    第一个故事,说是有一个兄弟住在他哥哥家里,有一天有事出去,走到一半,忽然想起要回家取个东西。结果一回家,撞到大嫂在洗澡,一下愣住了,转身想走。没想到嫂子说,「站住!你对得起你哥吗?」他一想,「是,看了不该看的,真对不起大哥。」就赶紧说「对不起」,然后转身要走。大嫂在后边又说了一声,「你对得起我吗?」他想,「也是,看都看见了,怎么就不往前再进一步呢?走了,也真对不起大嫂。」于是就愣在那,呆着,大嫂在后边又说了一句话,「你对得起你自己吗?」

    这故事,真是让人无限地遐想和回味。人生就是这样子。可能突然地一个事件来了,让你必须反应。你真是不知该前进,还是该后退。 前进,对不起大哥;退出来,对不起大嫂;站着,又对不起自己。人生况味,六分酸楚,十分为难。

2019年10月17日

  • 碰上牛二,你能有什么办法?

    《水浒传》里,有个「悲催」的公务员,叫杨志。杨志出身于将门,是杨令公之孙。有一回,杨志负责押送一批花石纲,不巧在黄河翻了船,丢了工作,无奈之下,打算卖刀换点钱。

    刀没卖掉,却碰上了牛二。牛二是「京师有名的泼皮破落户」,用书中的话说,「专在街上撒泼、行凶、撞闹,连为几头官司,开封府也治不了他」。就这么个无赖,要买刀。

    无赖遇到了强人,丢了性命也算是「求仁得仁」。

    牛二平日里撒泼惯了,邻里忍无可忍,但也无可奈何。终于有人除害,自然欢喜。为民除害,杨志当了一回大英雄。只可惜,当这个英雄的成本比较大。

    将门之后、武举出身的体制内人员,只因为气不过,跟牛二较了一回真,就成了杀人犯,再也无法翻身。这是杨志付出的代价,也是牛二长期撒泼耍横的本钱,更是众邻里长期忍气吞声、拿牛二没办法的原因。跟他较真,就得比他还无赖还凶狠,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;不较真,那就只能忍着,任由他碰瓷撒泼占便宜。

    杨志不常有,而牛二常有。牛二常有,受委屈的人就多。牛二们擅长的,有两点:第一、不犯大事。第二:不要脸面,更不要底线。

    牛二们让我们无奈地看到:某种程度上,在「文明人」与「野蛮人」的冲突中,越是没有被教化的人,越显得强大。越接近于野蛮,就越容易变成野蛮的胜利者。 无奈之余,我们作为文明社会中的普通一员,除了修身律己,万一遇到「牛二」,在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时候,还是尽量躲远一点吧。毕竟,不是每个牛二身旁都有一个刚好管用的摄像头。

2019年10月16日

  • 地产大亨、股神,一个香港富豪抄底的艺术

    「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」经历过这些年的风浪,李兆基十分超脱,认为财富对自己而言没有什么意义。他曾对香港作家梁凤仪说,「财富的麻烦相当多,我会收到一大堆各地寄来的要求捐款救济的信。读了这些信,心里要承受很大的不安,因为不予援手,心有不恻,要有援助呢,又不知对方虚实。世界之大,有待救援之人之事极多,把越多凄凉遭遇放在自己眼前来,越发难堪。

    除了工作外,李兆基最大的嗜好是运动。「四叔」喜欢游泳、滑冰、钓鱼,每年都会约朋友到瑞士滑雪两三次,他曾对朋友坦言:从山顶滑下时,整个人都是软绵绵的,人就像雀鸟一样无拘无束地四处翱翔。

    曾经,有人请李兆基传授发达心得,「四叔」不假思索道:想发达容易,只要每天起床那一刻开始,脑子里不停想着怎样可以发达,你早晚一定能行。

    来人又问:那岂不是很快疯了?

    「四叔」压低腔调回答:会呀,你看我便知道了。

2019年10月15日

  • 有信仰的人不焦虑

    人的焦虑一般分为两方面,一方面跟钱有关,另一方面跟钱无关。人会在不确定性因素特别多的情况下,因为无法快速判断,而陷入一种心理焦虑。

    我们眼中最不焦虑的人,就是那些看上去很厉害的人。他们看上去不焦虑,其实只不过是我们和他的焦虑不同,他们的能力,足够轻松解决我们的焦虑。

    价值观,轻的叫鸡汤,其次是意识形态,最重的叫宗教,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解决人们的烦恼。

    佛教的最高境界,即「佛是智慧」,修行是解决自己的智慧问题,让自己成佛就是更有智慧。

    普通人总是觉得苦就是苦,乐就是乐,所以要趋利避害。钱多就是多,少就是少,一定要多挣,一旦少了就不开心。另外生就是生,死就是死,活着总比死了好。佛教也永远在跟你讲这三件事,可是它用等号解决了这三个问题——生等于死,苦等于乐,多等于少。

    用宗教的形式来表达人生:

    入世的时候相信儒教,拿得起。天下都扛得起,找事干,多事。
    中年之后开始相信佛教,放的下。苦难太多,委屈太多,麻烦太多,没有出路,于是只好放下。
    老年以后,开始相信道教,放逐山林,追逐自我,完善自身,叫修身。
    拿的起,放得下,最后追求真我,人生就完整了。